http://www.fankedi.cn 2019-03-22 18:33 重慶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一、考情介紹
“祖國統一大業”是教師招聘考試中高中歷史學科的一個重要考點。針對這一知識,考試??疾榈念}型有單選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考查的角度也比較廣泛:
1.有關港澳回歸、臺灣問題的史實,比較簡單。
2.和時政熱點材料一起出現在題目中,考查對當今臺灣問題的認識,難度也不大,不過需要考生認真分析材料進行作答。
3.將臺灣問題放在整個中國史中進行考查,需要考生進行綜合分析并從知識庫中提取信息作答。
因此,為了讓考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我們精選了部分習題,幫助各位考生復習備考。
二、典型例題
(一)單項選擇題
1.非洲島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與臺灣斷交,這是自2000年以來第11個國家與臺灣“斷交”。最近巴拿馬“駐臺灣代表”即將卸任,但并沒有宣布新任人選。這表明( )。
A.國際社會通力促成中國統一
B.臺灣當局謀求同大陸的和解
C.兩岸關系迎來了更大的進展
D.“一個中國”的認同度增加
2.1986年3月,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推行“政治革新”,允許臺灣藝術、文化、體育界人士參加在大陸舉辦的國際民間組織活動,允許大陸有學術影響的文化界人士和留學生訪問臺灣。這表明臺灣當局( )。
A.對大陸中共政權仍懷有敵意
B.已接受“一國兩制”的構想
C.開始對兩岸關系有條件開放
D.對臺灣藝術、文化、體育的自信
3.由大陸、臺灣、香港的57位學者共同撰寫的《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已在大陸出版。兩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專長研究領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礎上,本著承認差異性的原則,共同撰寫。該叢書的編纂體現了( )。
A.價值判斷高于史實判斷 B.史學交流賴于經濟交流
C.歷史共識需要相互包容 D.兩岸史家價值觀念趨同
4.香港、澳門能夠順利回歸,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改革開放及國力的增強 B.中國政府的積極爭取
C.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D.英國、葡萄牙的衰弱
5.有人說“蔡英文為求當選提出了‘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諾,提出在兩岸之間要‘積極溝通’、‘不挑釁’與‘無意外’,但在其否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情況下,即在堅持既有‘臺獨’立場情況下,如何實現‘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諾與目標,是大有疑問的”。下列有關兩岸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處理兩岸關系的基礎是“九二共識”
②臺灣當局仍具有積極溝通的誠意
③“一國兩制”已被海峽兩岸普遍接受
④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簡答題
中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哪些立場和方針政策?
(三)材料分析題
余光中先生一首《鄉愁》折射了國家分裂帶給海外游子的思鄉之愁,也讓我們深思當今國家分裂的多方因素。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與血緣的結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實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給諸侯叫做“建國”,諸侯授土授民給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對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國”與“家”的對立,他們把自己的宗族稱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國”。
——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材料二 下面是兩幅古代不同時期的山東地圖。
材料三 《鄉愁》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卿、大夫、土、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國’”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圖一、圖二所屬封建王朝在山東地區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所產生的不同社會影響。
(3)針對材料一、二中出現的社會問題,唐、元、清政府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
(4)分析導致材料三中“鄉愁”出現的主要因素。為了化解“鄉愁”,海峽兩岸作出了哪些努力?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篇: 重慶教師招聘之初中思想品德練習題
下一篇: 重慶教師招聘之專題練習及答案解析
京ICP備16044424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0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